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专门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高端锰酸锂的前驱体材料,具有杂质含量低、外观形貌为球形、比表面积小、可实现均匀掺杂等优点。用其制造的高端锰酸锂具有克容量高、循环与贮存性能好、高温性能优越等特点,可满足各类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要求。四氧化三锰将替代电解二氧化锰作为生产锰酸锂材料的锰源,并且随着锰酸锂及锰酸锂电池的技术不断发展,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将日益扩大。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低成本长寿命锰基储能锂离子电池”被列为“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项目。随着磷酸锰铁锂工艺的逐步改进和完善,其应用市场逐渐扩大,下游需求提速。
磁性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下游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总体需求稳步上升,光储、风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无线充电等下游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给磁性材料行业带来发展契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和预测,2022-2027年中国磁材销售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预计到2027年我国磁材销售规模将达到190亿美元。
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地域化特征较为明显,企业多集中于如建筑材料及工程、环境监测、机动车、电子电器、食品、医学检测等细分领域,跨地域、跨领域经营,市场份额大的行业龙头少。受近年国内政策开放及产业发展的推动,第三方检测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国内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中国逐渐跻身质检行业的“世界大国”。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获得资质认定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有52769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共4275.84亿元,同比增长4.54%。从检测领域来看,传统检测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等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电子电器、航空、汽车、轨道交通装备、材料测试等新兴领域的检验检测需求不断在增长。我国检验检测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未来5年预计复合增长率达11.0%,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 亿元,其中基建检测领域市场规模预估约1500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磁性材料产业拥有75,000吨四氧化三锰(其中:电子级四氧化三锰50,000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25,000吨)、20,000吨永磁铁氧体器件、5,000吨软磁器件、4000吨金属磁粉芯、2,000吨稀土永磁器件生产能力,金属制品产业拥有70,000吨金属制品生产能力。公司是全球主要的高纯四氧化三锰生产企业,国内位居前列的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国内具有一定行业知名度和较高客户认可度的稀土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国内大基建领域内权威检验检测机构之一,国内金属制品行业领军企业。
公司深耕金属(小金属)新材料及检验检测业务。其中,金属(小金属)新材料包括锰基新材料和铁基新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制品)产业。
检验检测服务通过中钢国检(国家金属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作为国家级检测中心,拥有 CAL、CMA、ILAC+CNAS、住建部见证取样/主体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工程/城市桥梁资质、交通部综合甲级和桥隧专项检测资质和交通部公路工程甲级资质、安全生产甲级检测资质、计量校准、司法鉴定、生态环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近20个资质。拥有约8万平方米大型检测实验室,授权3000+标准、12000+参数的检测能力和经验,主要包括金属与合金类材料、线材及其制品、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电线电缆、矿用设备、水泥等建筑材料、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钢结构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人防工程、特种设备、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航空航天、军民融合、军工基建、海上设施、港口、冶金、矿山、新能源、进出口等检测和校准服务。热门试验提供电子电气RoHS检测、金属材料耐腐蚀性环境试验、材料疲劳试验、材料燃烧试验、大型支座阻尼器检测、声屏障检测、大型结构抗风揭、可降解材料检测、无损检测、残余应力检测等。通过持续在全国各地增设立分子公司,形成后力强劲的辐射全国的检测服务网络。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制备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高耐腐蚀性和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基本可以全面替代传统电解二氧化锰在电池领域的应用,是较为理想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电子级四氧化三锰是制备锰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电子、家电、5G通讯、电力、充电桩等行业,也可用于光学玻璃、热敏电阻等功能材料。
稀土永磁器件产品是以铁、钕、硼以及少量的添加剂镝、铽等为原料烧结制成的钕铁硼产品,是目前市场主流稀土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工业节能电机、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
永磁器件包括永磁铁氧体器件,是由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具有亚铁磁性的复合氧化物,广泛应用于汽车相关电机制造、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新能源、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铁硅粉、铁硅铝粉等铁基软磁粉末可用于生产软磁金属磁粉芯,广泛用于电子通讯、雷达、手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5G新基建、轨道交通等领域。
锰锌/镍锌铁氧体以铁红为主成分的磁性氧化物,适用于MHz段高频低功率工作场景,主要应用于电子系统,特别是各种电子变压器、电感器、滤波器等领域。
金属制品包括弹性材料和军工材料,弹性材料主要产品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不锈弹簧钢丝,用于制造发动机气门弹簧、减震悬架弹簧、刹车制动弹簧、离合器弹簧以及其他高疲劳性能要求弹簧等。军工材料主要产品高强度不锈钢丝绳、镀锌钢丝绳,用于减震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特种不锈钢丝(绳)用于以神舟系列飞船、新一代歼击机、大型军用运输机等为代表的军工应用领域。
公司采用事业部模式,按产品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按照“集中管控,专业经营”的原则,处理公司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独立核算,能灵活自主地适应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并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专业化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状态,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优势,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有良好的适应性。公司经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由于公司产品多是非标定制产品,公司实施以销定产的订单化生产为主的业务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060.44万元,同比增长0.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62.42万元,同比下降29.62%。主要业绩变动原因为: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四化”为方向引领,以“四有”为经营纲领,以“一加强、两优化、三突破”为路径,贯彻新理念,勇担新使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建设,继往开来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公司作为科研院所转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在锰基新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制品、矿山水泥及冶金装备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实力较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89人,其中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设有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公司针对国家和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科研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报告期内,申请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授权专利146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软著授权19项,新增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639项,其中发明专利181项。累计主导制订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10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8项。
公司是锰基新材、磁性材料、检验检测、金属制品等方面的领先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拥有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6个国家重要创新平台,8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近年来承接近3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任务。报告期内,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名单,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50强、制造业100强企业等荣誉。
公司各级管理团队年富力强,经多年的摸爬滚打具有资深的行业背景以及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行业动态,把握市场机遇,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公司积极推进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岗位分红、项目分红、科技成果转化等度的中长期激励,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保证团队的稳定性,使得公司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公司自2020年4月“入选科改示范企业”以来,连续三次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优秀企业,通过优化公司治理、加大授放权、强化市场化机制、实施中长期激励、鼓励探索创新和加强党的领导等各项综合改革措施的落地,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公司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创新驱动关键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持续深化企业改革,扎实推进精益管理提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同频共振,有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困难考验,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总体经营平稳。
一是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以“1+7+10”为牵引,紧盯商业计划书各项指标要求,实现营业收入 27.71亿元,利润总额3.67亿元,归母净利润 2.75亿。不考虑投资收益的影响,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市场化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二是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共申请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授权专利146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使命类项目按要求通过验收。三是重点任务推进有序。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形成精益管理的热烈氛围,1100余人次参与“随手拍”,通过员工自发的微改善降本71.53万元,通过降本增效69条清单实现降本增效405万元,通过35个精益课题实现降本增效1064万元;2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项目、3000吨永磁铁氧体器件项目、15000吨尾门弹簧钢丝项目、金属磁粉芯扩建项目、水泥胶砂智能养护及抗压抗折全自动检测装备设计与研发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按节点推进。四是战略定位更加明确。践行以“四化”为方向引领,以“四有”为经营纲领,做强锰基新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制品及检验检测业务。五是科改示范行动再添亮点。连续三次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优秀企业;结合“科改十条”、“新十二条”相关支持政策,制定2023-2025年改革方案,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互支撑、互为牵引。六是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名单,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 50强、制造业100强企业等荣誉,四氧化三锰产品获评省级“首批次新材料”。
以公司“1+7+10”为牵引,压实商业计划书各项指标,向管理要效率、向市场要效益、向现场要能力、向创新要潜力,各产业单元面对今年以来的行业振动,经受住了考验:检测产业深耕铁路、拓展公路及检测领域,发挥了经营利润“压舱石”作用;锰基新材料产业紧抓市场机遇,推进重点项目;铁基新材料产业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金属制品产业瞄准新能源汽车用钢丝,致力尾门用弹簧钢丝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装备制造产业新签合同额再破新高。
公司视差距为潜力、变压力为动力,2023年度研发投入1.4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31%。一是使命任务按期完成。对接国家战略,勇担央企使命,支撑重大工。
上一篇:硬核科技温暖力量——2024岚图汽车春季技术沟通会
下一篇:美国航空班机因液压系统故障而紧急迫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