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的问题颇有积重难返之势。其持续了20年的外包策略,正让波音越来越难以掌控质量体系。人们甚至怀疑,波音是否已经放弃了对于“生命安全至上”的追求。
曾经以技术和安全著称的航空巨头波音,让人越来越不放心了。2024年一开年,短短一个月内,波音便连续发生了五起从舱门脱落到发动机起火的严重事故。
2018年和2019年,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波音737 Max 8飞机连续发生了两起坠机事故,共造成346人死亡。调查报告证明,两起坠机事故均与波音在成本和价格战压力之下,向客户隐匿了系统指令和设计隐患有关。
事故后,本应彻底进行刮骨疗毒的波音,又遭遇了航空行业低迷的三年周期,其股价和声誉也继续陷入迷航。2023年开始,跟随行业复苏,波音开始重新打开局面,但近期连续的安全事故,又再次将这只巨兽拉回泥潭——短短一月内,波音股价已蒸发超过30%。
特别是根据近期多家媒体调查显示,波音的问题颇有积重难返之势。其持续了20年的外包策略,正让波音越来越难以掌控质量体系。
1月5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的一架波音737 MAX 9客机上,共载有17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这架飞机在刚刚升空,爬升至接近5000米高度时,左后方的一个封闭舱门突然掉落。失去舱门后,机舱内瞬间失压,一个小男孩的衬衫和几名乘客的手机被吸出舱外,氧气面罩也随即全部打开。
幸运的是,该飞机尚未进入平流层,在脱落舱门边的座椅上没有乘客。飞行员马上紧急返航,没有造员伤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宣布,果断停飞了所有配备了同款舱门的737 MAX 9 共计171架飞机。
飞机舱门能在飞行中掉下来,这在航空史上发生得少之又少。据资料显示,该架飞机2023年11月才刚刚交付,飞行次数很少,事故并非“折旧”所致。
三天后,这扇在半空脱落的舱门被找到。调查人员对事故飞机和脱落的门塞检查后发现——4个本应将门塞固定到位的螺栓消失不见。同时,美联航和阿拉斯加航空也提到,在他们旗下的部分波音737 MAX 9型客机上,也发现了螺栓松动的情况——更有媒体报道披露,这些螺栓在出厂检验时,很可能干脆就没有被拧上。
事发几天后,FAA局长迈克·怀特克尔表示,对于波音过去几年的监管显然没有奏效。“所有迹象都表明,这起阿拉斯加航空事故是由生产问题引起的,而不是设计上的缺陷。”
舱门被找到后,波音公司CEO戴维·卡尔霍恩发表了公开道歉。他表示波音需要“承认错误”,并与监管机构合作,确保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再次发生”。
波音CEO的道歉没能让波音的噩梦停止。1月10日,在韩国仁川机场,韩国德威航空旗下的波音737飞机在准备着陆时,右翼发动机突然起火。虽然事故没有造员伤亡,后来确认有飞鸟被吸进了发动机。但在航空史中,“鸟撞”事件并不罕见,鸟撞便会引起发动机起火,对于波音的安全怀疑仍难以被彻底解除。
1月13日,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飞机从北海道新千岁机场起飞。在飞行过程中,驾驶舱玻璃突然出现了裂痕,航班随即折返。
1月14日,在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一架波音777飞机在起飞滑行时,与另一架波音717相撞。事故未造员伤亡,也尚不清楚与波音的制造缺陷是否相关。
接连不断的安全事故,让波音股价大幅震荡。1月8日,波音美股大跌超过8%,近日更持续走低。截至发稿前,波音股价比照2023年12月底最高的267.54美元/股,短短一月内,已下跌接近30%。
安全事故频发,波音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故是偶然出现,还是沉疴已久?近日来,越来越多款的波音飞机质量开始遭遇质疑——其中包括钻孔不当、舵机螺栓松动,以及刚刚过去的门塞螺栓问题。
作为全球民航客机的最核心供应商,波音的安全关乎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围绕波音的迷航问题,近期媒体也纷纷进行了调查追问,结论则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波音延续多年的“供应商分包”政策。
媒体报道称,在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舱门脱落事件前,波音内部就已存在大量对飞机安全制造的担忧。与许多美国制造商一样,波音虽然承担着最终组装工作,但近年选择越来越多地将其复杂机器的组件外包了出去。
波音这样做的核心目的,自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盈利。但早有航空专家警告波音,这将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从2001年开始,一位波音航空工程师便曾在公司的内部技术研讨会上,发表过一份引发了热议的研究报告。他警告同事们:如果波音过度外包,那么“水平最低的供应商的能力将决定波音的安全上限”。
媒体调查显示,美国势必锐(Spirit)航空系统公司,承担了波音737 MAX机型70%的机身构造。而2018和2019年的两次事件,导致737 MAX机型的停飞,叠加三年的周期影响,势必锐资金紧张,该公司削减了数千个工作岗位。
另据报道,近年来,为了控制成本,势必锐将部分零件分包给了其他生产厂家。而在过去三年中,分散的制造供应链面临着严峻考验。许多工厂人手不足、运输混乱,叠加旅行暂停、飞机停飞,行业需求反弹时,便暴露出了横生的乱象。
有员工投诉称,波音对生产隐患已司空见惯。以每天生产两架机身的速度计算,一个月中需要用螺栓、紧固件和铆钉组合填充的孔洞多达1000万个。势必锐相关负责人也承认:质量控制问题可能是员工面临的快节奏工作压力造成的。
此外据调查,势必锐还涉嫌故意隐瞒质量控制问题,甚至鼓励员工漏报成品缺陷,同时对提出质疑的雇员进行打击报复。
面对重重的问题,波音曾考虑过用收购方式解决问题。波音高管们一度曾准备将包括机身在内的重要部件生产转回内部。但最终,波音CEO卡尔霍恩拒绝了收购势必锐的提议。
十多年来,由于波音不断压低价格的要求,也让势必锐不堪重负。据报道,员工和管理层均极度焦虑,这导致了一个问题重重的工厂:工人匆忙追赶生产指标,越来越多的飞机带着遗漏隐患被交付出去。
不过,若将波音的锅全部甩到“分包”头上,也并不公平。如今,制造业巨头都已悉数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中,分包早已成为巨头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最终质量的保证,归根结底是用“理念”与“标准”来指导。
从1997年,波音以133亿美元并购了美国老对手麦道、垄断了全球六成以上的客机市场以来,许多人便认为波音的工程师文化开始变味了。波音不断被曝出专注于利润与股价,沾染上了“一切向钱看”的恶习。
据当地媒体报道,波音以前每班飞机生产,会安排约15名质检员,后来减到了每班只保留1名质检员。
2018年前后,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空客推出了A320neo,帮航空公司显著降低了成本,也给波音公司带来了极大压力。为与空客抗衡,波音737系列飞机的基础上,换装了更高燃油效率的新发动机,737 Max由此诞生。不过,由于737的起落架太短,只能把发动机在机翼的位置前移,这就造成了更大抬头力矩,使得飞机更容易失速。
而为了降低成本,“天才”的波音想出的解决方案是:给Max机型设计一个让飞机自动低头的配平系统“MCAS”,当接收到错误信号后,自动让飞机俯冲向下。
另据当时的公开报道,为了让各家航空公司相信737Max的培训成本比竞争对手更低,波音刻意在飞行手册中隐瞒了该配平系统,以及其俯冲撞地的潜在风险——多数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对此并不知情。
这一致命缺陷,直接造成了2018年和2019年,波音737 Max的两起共造成346人死亡的。两架飞机在人工操作下,被反复激活MCAS。而飞行机组无法有效识别定位故障并采取措施,最终导致飞机失事。
波音出事后,有媒体表示,波音选择的平复方法是“公关游说”与“甩锅”。据调查网站“杠杆”报道,2023年前三季度,波音用于游说的公关费用已高达1060万美元,涵盖了白宫、国务院、国防部等多个部门。
这些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帮波音逐渐抚平了两起重大的负面影响。而在安全检测上,波音被监管部门授予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特权。据报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为了节省经费,干脆将部分本应由监管部门执行的安全检测工作“外包”给了波音等飞机制造商。
在1月波音连续爆发危机的过程中,在金钱的“斡旋”下,1月18日,印度廉航Akasa航空依然继续订购了150架波音飞机,其中便包括了737 Max 10和737 Max8-200订单。
而除此之外,那些真正可以令人信服的,能够保证飞机安全飞行的举措和决心,以及其背后将要为此付出的成本,则仍在迷航之中。
上一篇:郎溪县土地管理新策略释放土地活力!
下一篇:美国航空班机因液压系统故障而紧急迫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