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司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战略规划,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聚力攻坚突破,顶压前行、攻坚克难。依靠改革、创新、管理新引擎,深入提升主营业务精益管理水平,打好经营效益的“保卫战”,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围绕“强防汛、优调度、抢来水、多发电”方针,公司克服内购水电减少及输配电价调整的影响,抢抓来水有利时机,优化经济调度,实现节水增发电量增效益。不断提升供电服务,争取用电客户实现增供扩销,加强电网改造建设,提升设备可靠性,做好供电区域的稳定供电工作,保证电网盈利维持良好水平。
发电方面,本年由于桂江、贺江及红水河流域来水偏枯,公司控股的水电厂发电量同比减少。公司下属合面狮水电厂完成发电量2.9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55%;控股93%的桂能电力昭平水电厂完成发电量2.8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32%;控股85.12%的桂海电力下福水电厂完成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26%;控股76%的平乐桂江电力巴江口水电厂完成发电量4.0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17%;全资子公司梧州桂江公司京南水电厂完成发电量2.4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78%;控股66.28%的桥巩能源公司桥巩水电站完成发电量15.7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15%;全资子公司桂旭能源公司广投贺州电厂完成发电量2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控股90%的陕西常兴公司完成光伏发电量0.1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74%。公司全年共完成发电量60.5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58%。
供售电方面,公司坚决贯彻并认真执行辖区内人民政府关于保障电力供应的工作要求,充分展现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始终将保障电力稳定供应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切实保障辖区内的民生用电及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生产用电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电网建设及改造投资力度,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及城市配电网改造建设项目,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本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售电量84.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42%。
在降本增效、亏损治理上持续发力打好管理组合拳,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报告期内,火电企业多措并举降低燃煤采购成本,有效减少火电业务的亏损;水电企业优化水库调度,实现电量增发促效益;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压降融资成本;过好“紧日子”,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政策支持,减轻经营压力,完成5家企业扭亏治亏,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一是新能源产业加速开发。公司上程、水口、仁义、茶盘源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合计55万千瓦)已全部获得建设指标和核准批复;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批风机已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并取得广西首张海上风电发电许可证书;梧州京南电站厂区等3个光伏发电项目已集中开工建设。二是储能项目加快推进。贺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项目预可研审查及可研阶段三大专题审查。三是电网改造加速升级。110千伏里松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桂蝴I、II线迁改工程和城市配电网改造建设项目已获核准,110千伏路花输变电工程的变电站及110千伏线路部分已基本完工;工业区配电网完善工程一期、二期已部分完工。
公司坚持以电力为核心,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项目和电网项目为发展重点,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全力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海上风电股权收购,控股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完成永盛公司2%股权的转让暨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完成恒润筑邦和恒润石化51%股权的挂牌转让,至报告期末已不再纳入合并报表,正式剥离油品业务板块,逐步实现聚焦电力主业发展目标。
一是扎实筑牢安全防线。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2023年行动工作,持续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电力线路“三线搭挂”专项治理,落实防汛防台风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企业负主体责任的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二是有效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审计方面,多次开展专项审计,发现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税务方面,引入第三方税务咨询公司开展现场排查,帮助企业梳理税收风险点,协助及时整改,形成长效防范机制,确保了税务工作的合规性;项目方面,重点抓好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及风险识别,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管,项目验收管理及后评价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和管理有序进行。三是信访维稳有力有效。建立健全公司信访维稳、舆情应对预案;周密统筹安排重要时段、重要会议及重大节假日值班值守,切实保障公司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公司完成机构调整和岗位职能优化,人才选拔机制不断健全,用人水平不断提升,机构改革卓有成效。水电业务板块实现以子公司桂能电力为经营主体的“一厂管多厂”运维管理模式,供电企业取消“大所制”配置,实现压缩管理层级,进行扁平化管理。二是坚持人才强企,重视年轻干部提拔任用,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固有模式,实行优胜劣汰;配套出台高素质人才引进和激励办法,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三是坚持信息化管理。加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已有21家所属企业加入银企直联,纳入资金归集户数占比为75%;全面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桂东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实现贺州片区4座水电厂远程集控,构建调度中心“统一调度、调控一体”、电站现场“无人值班”的管理新模式。四是坚持创新发展。2023年研发投入961.12万元,新增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开展产业研究,加入地方电网与配电网圆桌论坛理事会,积极推进重点课题研究。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动态修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权责清单》等制度,全方位理清权责边界,实现党委、董事会、经理层有机统一;不断加强4R管理,结合公司重大项目的进展、定期报告披露等事项,召开业绩说明会和投资者交流会,重视与中小投资者进行沟通,先后荣获“2023年度(行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奖”“2023年度(行业)最具社会责任感上市公司”等多项荣誉。
2023年以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供电、保民生,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影响,积极落实“双碳”目标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根据国家能源局及中电联相关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保供取得良好成效。
电力消费需求方面,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全国共有31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其中,海南、、内蒙古、宁夏、广西、青海6个省份同比增速超过10%,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领先。受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近年来乡村用电条件明显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影响,第一产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11.3%,超过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3.9个百分点,增速领先。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速处于14%~18%,较2022年有较大提升。
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2023年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过50%,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电力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8.9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全国规模以上电厂中的水电发电量全年同比下降5.6%。2023年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接近六成,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有效弥补了水电出力的下降,充分发挥了煤电兜底保供作用。
电力市场交易方面,2023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4.4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
公司作为地方电力企业,集“厂网合一”、发供电一体化、网架覆盖面完整等特性于一身,主要从事发电、供电、配售电等电力业务。
公司的发电业务以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为主,同时辅以风能和光伏等多种发电类型,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报告期末,公司控制(全资及控股)的电源装机总容量157.86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85.8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7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万千瓦)。水电包括六个主要水力发电厂(站):合面狮电厂、巴江口电厂、昭平电厂、下福电厂、梧州京南水电厂、桥巩水电站,合计年平均发电量约39亿千瓦时。火电主要是全资子公司桂旭能源公司广投贺州电厂,装机总容量7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26亿千瓦时。光伏发电主要是陕西常兴光伏发电项目,年平均发电量约0.2亿千瓦时。
公司供电区域主要包括所在地级市行政区域,辐射周边其他市县及周边省份邻近地区。电力销售形成三省(区)联网电量互为交换、互通有无的灵活格局,拥有较稳定的市场区域和客户群,主要供电营业区包括贺州市三县两区及梧州市部分直供用户。公司供电区域及周边地区存在广西电网和部分小型电力生产企业,与公司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公司售电来源主要包括自发电和外购电两部分:公司所属水电合面狮电厂、巴江口电厂、昭平电厂、下福电厂四大水电厂接入公司电网;梧州京南水电厂、桥巩水电站接入广西电网。接入公司电网的自发水电目前不能完全满足供电区域的供电需求,需要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购入部分外购电量,以此保障供电区域内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公司电力主业经营拥有政府特许经营权,取得了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核发的《供电营业许可证》,具有独立的供电营业区。
公司多年来已形成比较稳定的用电客户群,市场相对稳定,主要供电营业区包括贺州市三县两区及梧州市部分直供用户。
作为一家从事发电、供电、配电业务一体化经营的地方电力企业,公司拥有完整的发、供电网络,是电力上市公司中少数拥有“厂网合一”的企业,厂网一体化保证了对区域电力供应市场优势。
广西水资源丰富,公司水电厂地处桂江、贺江和红水河流域,利于公司水电经营。水电为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不受采购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具有长期稳定经营优势。
近年,公司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项目储备具备一定规模,为打造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零碳”能源上市企业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共完成发电量60.50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9.58%;完成售电量84.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42%;实现营业收入1,671,580.77万元,同比减少4.12%,其中电力销售收入397,771.15万元,同比增加9.59%,油品业务销售收入1,261,779.06万元,同比减少5.01%。全年合并实现净利润2,784.94万元,同比增加17,748.53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65.58万元,同比增加22,389.90万元;每股收益0.0011元/股,同比增加0.1527元/股;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0.06%。
1.电力销售方面:根据国家电价政策,电价成本根据市场机制将传导至用户端,受市场化外购电价上涨影响,本报告期公司电网售电价有所上升,但由于受自发电量下降的影响,外购电成本增加,电力销售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37127.23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减少2,788.06万元。
2.水电生产方面:本报告期公司各水电厂流域来水同比减少1-3成,发电量下降,水力发电量为31.3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41亿千瓦时,实现归母净利润9,041.5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887.58万元。
3.火电生产方面:本报告期公司火电受煤价下行利好和市场交易电价增加的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9,976.95万元,同比减亏9,316.29万元。
4.油品销售方面:本报告期公司油品业务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不含股票公允价值变动)-4,105.7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59.24万元。
5.其他方面:一是公司持有国海证券股票价值变动,本期增加归母净利润3,888.62万元,上期为-14,246.64万元,同比增加18,135.26万元;二是公司持有环球新材国际股票价值变动,本期增加归母净利润179.78万元,上期为-23,111.02万元,同比增加23,290.80万元;三是上期处置桂林银行股权投资收益8,720.25万元,本期无,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2023年以来,电煤价格震荡下行,加之燃煤发电机组市场交易电价有所上浮,煤电企业亏损情况有所缓解,但电煤价格总体仍处于相对高位,且电价尚未完全覆盖发电成本,煤电企业尚未整体实现扭亏为盈。此外,新能源装机比重日益提升,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有望能使用户用电成本降低。
电力供需方面,根据中电联分析预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用能电气化等因素,预计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在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到2024年底,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将再次超过2亿千瓦。
电力市场方面,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标志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有了“基本法”;同年正式建立了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中体现电力多元价值的价格体系正在逐渐建立。2023年底,山西省、广东省电力现货市场先后转入正式运营,与此同时国内先后两批14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处于试点中。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电力供应商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的需求下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用电成本。新能源并网容量不断提升,入市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未来风电、光伏电价预计有所下降。
碳市场方面,自2021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以来,碳排放配额成交价格总体呈现波动上涨态势。2023年市场成交均价68.15元/吨,较2022年市场成交均价上涨23.24%。在已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目前面临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进一步减碳空间有限、配额成本在电价中未疏导至用户等挑战,经营压力将增大。
煤炭市场方面,政策性保供将持续发力,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国内原煤产量稳步增长,市场价格虽较2022年有较明显的下降,但仍处于相对高位。国际市场方面,印尼煤供应充足,俄煤贸易东移,进口澳煤放开,蒙煤通关常态化,且国际煤炭价格波动中不断下行,相较于国内同热值煤炭,进口动力煤价格更具优势,煤炭进口量屡创新高。需求方面,2024年市场预期新能源装机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随着电源结构和用电特性变化,作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煤电将更多地参与系统调节,额定运行工况减少,煤电年利用小时数将呈现下降趋势。
在国家加快推进“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电源结构发生转变,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迅猛,新能源成为装机和电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快速发展呈现出能源基地集中开发和负荷中心分布式建设齐头并进的趋势,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运行,有利于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合理反映所有电力产品和服务的电力系统价值和生态价值,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未来,公司将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三个总”、切实用好“两个途径”、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的改革主线。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最新形势,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推动上市公司内强质地、外塑形象,争做资本市场主业突出、优强发展、治理完善、诚信经营的表率,将广西能源打造成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零碳”能源上市企业。
紧紧持续围绕电力主业做优做强,重点发展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及其他新能源项目,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控股装机规模,加强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电能质量管理,不断延伸健全产业链结构,形成协同发展效益。
统筹存量与增量项目资源,积极做优存量,促进上市平台完善产业布局、提升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稳步做精增量,继续孵化和推动更多优质资产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一手抓夯实价值创造基础,深耕细作、苦练内功,不断改善经营,做优基本面,提升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一手抓促进市场价值实现,重视市场反馈,合理引导预期,传递公司价值,增进各方认同,促进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齐头并进、共同成长,积极维护股东权益,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坚守合规底线,严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红线,依法维护全体投资者权益,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改革需要,大胆创新,主动作为,探索更多符合实际的改革实践,最大程度激发蕴藏在基层的创新力量。
以上目标数据仅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方向,不代表公司2024年盈利预测和对投资者的承诺。预算数据能否实现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情况、行业发展状况,以及目标中重要假设前提的实现、公司管理团队的努力等诸多因素,敬请投资者特别注意投资风险。
(1)加强水库经济调度,节水增发。做好水情预测工作,确保在有来水时多发满发;同时做好水电厂发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在最大化完成发电的基础上严控费用开支,提升水电业务利润贡献。
(2)加强电网运行和经济调度管理。优化电网运行方式,降低网损;持续强化电网运行管理,保障供电安全稳定;优化营销策略,守存量拓增量,努力提升电网售电量,实现增供扩销,进一步提高电网业务板块效益。
(3)以长协煤为根基压降燃煤成本,全力推进火电减亏控亏工作。争取保价保量的年度长协煤与兑现率,全力争取容量电费,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深入开展对标管理,降低能耗,加强燃煤采购与掺烧,力争实现燃煤成本和煤耗进一步下降,从而实现火电业务的减亏控亏目标。
(4)以电力为核心,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将海上风力发电、陆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项目等新能源项目作为发展重点,推动防城港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陆上风电开工建设工作。
(5)着力抓好提质增效,重点做好亏损企业治理;抓好改革增效,全力清退非主业、低效无效和持续亏损企业,通过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减员增效、发展增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在拟定新一年度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以及对未来发展筹划依据的假设条件是:公司所遵循的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行业政策将不会有重大调整和改变;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大环境不会有大的改动;公司所在行业市场环境不会有重大改变,不会发生对公司经营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以及导致公司财产重大损失的任何不可抗力事件和不可预见的因素等。
公司主营的水力发电受天气变化和来水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降雨量和来水量难以提前预计,公司发电量减少或不足则需增加成本较高的外购电量,公司购电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火力发电成本受煤炭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影响较大,且公司远离煤产地,运输成本较高,在煤价高企的情况下存在发电难、发电贵的困境。
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掌握水情变化,利用自身电网优势,做好科学调度工作,充分发挥水能效益、用足低成本电,减少成本开支。不断提升自供电比例,降低外购电成本,提升供电盈利水平。积极寻找稳定的煤炭供应商,稳步开拓用电市场,采取灵活手段做好经济调度和负荷优化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深入研究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做好主动测算、沟通衔接、及时申报等工作,争取通过容量电费弥补煤电利润。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和电力交易改革持续推进,售电量、电价等经营指标不确定性逐渐上升,发电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当前供电主体多元、多网交叉并存、利益格局复杂的现实情况,特别是竞争对手拥有的地位优势和历史积累的资本优势,公司在电网端面临较大压力,电网发展地域和空间受限。
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当地企业的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做好电力市场研究工作。凭借扎实的技术支撑、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战略性作用,利用多年形成的成熟的供电网络,参与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增强发供电能力,稳定现有用户,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一方面,电力企业经营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较高,经济下行周期将直接引起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电力需求的减少,将影响到公司包括售电量在内的经营指标;另一方面,国家、广西及供电区域政府对电价政策的调整,均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和追踪宏观经济发展动态,加强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分析经济周期和电价政策调整对公司的影响,并针对变化情况相应调整经营策略。通过加强电力需求预测,加大市场营销管理力度,积极调整负荷结构,大力发展稳定高附加值的用户,并充分利用电网结构、管理、成本优势,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电网供电保障能力,缓冲电力业务受到的不利影响。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经济周期、行业景气等因素的影响,外部条件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对外投资收益低于预期。
应对措施:公司将全面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和风险管控,力争对外投资能够给公司带来良好效益。
2024年,除以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外,目前预计暂无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重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