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市面上的混动车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们的青睐。但是在各种各样的混动技术当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混动车型,避免踩雷呢?
代表车型:沃尔沃XC60、沃尔沃S90、奔驰C级、通用系列(别克君越、雪佛兰探界者、凯迪拉克CT6)
MHEV·48V系统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轻混系统,这是一套源于F1方程式赛车的混动技术,在赛车上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提升性能,而用在民用车上则偏向降低油耗。轻混系统的硬件组成很简单,除特殊的控制系统以外,只有BSG(发电启动一体机)和容量1kwh左右的电池组。
轻混系统的BSG电机的运行有前提条件,其基础是「先行启动内燃机」,因为P0端是内燃机传统泵系端,也就是通过皮带轮连接发电机、压缩机等增压泵的位置。电机输出动力需要通过内燃机的曲轴和飞轮,不启动发动机则为内燃机“空转”、电机做功。
而内燃机运行的阻力是非常大的,仅仅小小的一点的功率被损耗之后根本无法驱动车辆加速行驶,同时还会增加内燃机的磨损。所以必须在启动发动机后才能让BSG电机辅助驱动,那么节油效果不佳的问题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为不需要对机体和机舱进行什么改造,所以48V轻混既没有多少硬件成本,更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基本上所有燃油车都能进行这样的改造,不挑平台,不挑新旧。
只不过,轻混系统的电机不光提供的动力辅助寥寥无几,能量回收的效率也极低。总的来说48V轻混系统节油的作用很低,且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节油,而更多的是被车商们用在宣传上来忽悠消费者。
P2混动是混动技术中比较常见的插电式混动方案,这种混动技术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在P2混合动力系统下,纯电驱动和混合驱动模式转换时变速箱会产生顿挫;当车辆电池有电时,车辆采用电驱动,而在电量消耗光之后,发电机不仅要对电池进行保电,还要负责动力输出,这样,油耗就会出现明显的上升。
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变速器上,独立变速器的存在不光拉高了机械损耗,还需要液压、润滑、散热等一系列配套附件供养,且在调速的过程中也必然存在动力中断,这同时也是一种能量损耗。
以使用这一套系统的宝马535Le来说,P2架构也虽然可以在行驶中充电,但是会耗费更多的能量;所谓的“e模式”可以在行驶中“补电”,其实利用的主要是动能回收的方式。然而方式的绝大多数电能都是要被浪费的,充电效率会非常非常低,小马拉大车的动力注定不会理想,油耗自然也会比较高。
用很多开过P2系统车主的线混动技术是“有电一条龙,没电是条虫”。简单来说就是有电时开起来各种省油,各种好开,各种爽,没电时就会油耗增高,噪音增大,驾驶体验也变得十分不好。
P4混动是用电机直接驱动车轮,纯电动汽车均为P4电机,使用电机在后轮驱动。沃尔沃的Drive E T8发动机技术就是P4混动技术的典型案例,其前驱本质上就是2.0T+8AT动力总成,而后桥完全靠电机驱动。
所以,沃尔沃S60必须还得装一个P0电机用于发电,而在纯电模式下,绿牌的S90、XC90以及领克09 PHEV在纯电模式下都是纯粹的后驱车,正因为内燃机和电驱的间接耦合的特点,所以电机没法精准地为发动机平衡功率/转速,也不存在“削峰填谷”的省油效果,导致其在混动模式下的经济性也非常拉胯。
在电池电量较低时,启动发动机带动发电机(BSG电机)发电,为电池充电的同时,支撑行驶和车身电子附件的用电,相比特斯拉等纯电车型,增程式混动不仅有纯电系统,也有发动机系统,因为在布置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同时,还需要额外增加发动机等系统,这在后期维保的过程中又会增加用车成本。并且发动机在整车轻量化上没有优势,反而会因为发动机的存在需要额外空间而侵占乘员舱和驾驶舱空间,相比于P2系统其实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这种用油发电的技术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不看好。
像理想ONE这种动辄2吨重的车子,前后双电机总功率达到了245kW,这是大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才有的数据,但没电后只靠一台功率96kW的1.2T发动机驱动,这样的巨大需求无论怎么发电都不够两台电机“霍霍”的,造成的结果就是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油耗水平会巨高,而且动力受限。
总结:在混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现在,尤其是在节能减排及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下,厂家为了响应政策,推出了很多的混动技术。混动系统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节能减排,然而不同混动系统的调校和组合不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一方面是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另外一方面,也迎合了消费者对于节能减排的需求。但是很多车商为了销量,对自家的混动技术进行天花乱坠的宣传。
比如噱头大于实际效果的48V轻混车型;“有电龙,没电虫”的P2混动;“简单粗暴”的P4混动;“用油发电”的增程式混动。所以大家在购买混动车辆时,一定要多做功课。
上一篇:共鸿电器被暂停10(20)kV及以下箱变中标资格6
下一篇:百达精工:公司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产品为汽车发电机装置核心零部件(爪极等)、汽车EPS电子转向装置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空调装置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置核心零部件等